2014年7月8日 星期二

增進親子關係問卷

增進親子關係問卷 請做愛心媽媽 1.每天都會撥一些時間跟孩子相處。 2.天氣好時,便會和孩子一起去散步。 3.在家裡常會和孩子玩一些遊戲。 4.和孩子一起遊戲時,會沉迷在遊戲中。 5.認為自己很善於褒獎孩子。 6.早上起床時,會向孩子說早安。 7.當孩子受責罵而眼淚汪汪時,會主動溫柔的安慰他。 8.聽到孩子的哭聲,可以分辨出是否是自己孩子的哭聲。 9.去學校接孩子,或孩子回到家時,看到孩子的臉,就可以判斷他今天快不快樂。 10.孩子在家裡常說些學校裡的事。 11.會和孩子一起享受戶外遊戲的快樂。 12.受到孩子朋友的歡迎。 13.有時會親手做些點心給孩子吃。 14.很喜歡帶孩子出門。 15.認為自己的心理年齡還很年輕。 16.喜歡跟孩子一起吃飯。 17.能夠舉出二本以上孩子所喜歡的書。 18.認為和孩子親密的身體接觸是很重要的。 算算看!你得了幾分?(每題一分) 得十六分到十八分的就是熱情十足的媽媽,具活動力,很喜歡和孩子一起玩,和孩子的信賴關係也十分穩固。得十一分到十五分的是溫暖的媽媽,總是微笑著在一旁照顧孩子。得六分到十分的則是「天氣型」的媽媽,常以心情的好壞來對待孩子。得一分到四分的是爽朗的媽媽,對孩子的態度常是大而化之,有時會使孩子寂寞無聊。至於得分為零的是超冷淡型的媽媽,應注意親子關係斷絕的危機。 請把你的愛心和孩子一起分享。

孩子的心,我們一定要懂

“孩子的心,我們一定要懂” SI團隊首席顧問黃秋蓉 (本文節錄自SecDA幸福關係平台) 去年11月19日上午9點左右,年僅14歲的八年級學生小南(化名)從12樓的家中縱身而下,而事情的起因只是因為他沒有及時剪指甲而被批評(本報曾報導)。 如何與孩子相處,如何幫助孩子健康成長,一直是眾多家長、老師關心和頭疼的問題。為此,合肥市四十六中特邀了合肥啟慧教育的首席心理諮詢顧問、來自寶島臺灣的著名青少年心理專家黃秋蓉,為該校老師開展青少年偏差行為輔導。在講座上,黃秋蓉老師提出,父母與老師要懂得孩子的心,學會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與孩子交流,欣賞和包容孩子的優缺點,不要讓愛心變成“礙心”。 黃秋蓉,合肥啟慧教育科技諮詢有限公司SI團隊首席顧問,臺灣著名諮詢輔導專家、中央電視臺特邀臺灣心理專家,獲得龔鉥博士國際哲卡馬任諾學院心理劇初階導演認證,有著逾千場幼托園所、國小、初中師資培訓、諮詢輔導、親職講座講師經驗。 “把一張紙對折,再對折,找個地方撕個圓”。這麼簡單的指令,為什麼大家做出來的結果卻都不一樣,這說明了每個人的『腦中地圖』不同,因此,父母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不是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對方,而是如何『同理』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場思考。因為『同理心是溝通的靈魂,也是親子互動的基礎』”黃秋蓉用這樣一句話開始了我們的訪問。 在孩子叛逆、不聽話的行為表像的背後,其實是孩子還沒有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 黃秋蓉老師說,往往,家長和老師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雙方缺乏良好的溝通,“一直以來孩子可能很壓抑,而家長並不瞭解。”而這種壓抑在孩子到了青春期階段,往往會如氣球一般出現劇烈的反彈,而跳樓只是小南反抗壓抑的方式。 同樣,在撫養子女的問題上,有不少家長會這樣想:孩子還小,他不懂什麼,就知道吃、喝、玩,把孩子撫養得白白胖胖,想玩什麼就讓他們玩什麼,就可以了。孩子上學了,家長更多地去瞭解孩子的學習、成績,在很多家長看來,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仿佛他們的問題就越來越多。 黃秋蓉老師特別指出,其實,並不是孩子越大,給家長帶來的問題就越多,而是家長往往在孩子童年時期忽視了孩子的心理輔導。我們過多地去關注孩子的行為,緊緊盯著孩子一個事情的對錯,一個方面的優劣,過分關注專長。孩子的行為是木,他(她)的心理特徵是林,家長要去發現孩子內心世界的那片“樹林”,孩子即使再小,也有自己的人格特徵,把握好孩子的性格特徵、心理取向,才能給孩子塑造出良好的心理素質。 “父母有愛更要有知識”黃秋蓉老師特別強調,家長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要注意,要瞭解並完全接納孩子,幫助他建立自信與成就感;不要保護過度,讓孩子在嘗試中學習,在學習中獲得成長;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維繫良好的家庭氣氛,因為家庭是孩子社會化的第一站,父母則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導航燈塔。最後,黃秋蓉老師告訴記者,家長和老師要實現與孩子的很好相處,除了『照顧』與『關懷』之外,更要『聽懂孩子的心』,千萬不要把『愛』變成『礙』了! 本文章歸SI團隊原創

成為優質父母的第五堂課─做孩子寶石的鑑賞家

成為優質父母的第五堂課─做孩子寶石的鑑賞家 文◎黃秋蓉 (本文節錄自SecDA幸福關係平台) 有的父母親很擔心,過多的誇獎會不會造成孩子的優越感、變得很驕傲?其實只要把持『讚美要適度、鼓勵不嫌多』的原則,當孩子有好的行為出現的時候,不要只有跟孩子說:你很棒,你真的很棒,而是要具體說明他棒在哪裡,是什麼樣的行為讓他得到肯定。例如:謝謝你幫我到垃圾、作家事、拿拖鞋…等等具體描述行為的發生。 三歲的暁玲第一天上幼稚園回來,看到媽媽就大哭說:『媽媽騙我,我以後不要上學了!』媽媽一頭霧水,以為孩子受了什麼委屈,於是問暁玲:『媽媽什麼時候騙妳了!』這時泣不成聲的暁玲很委屈的說:『老師說每一個小朋友都很棒、每一個小朋友都是小天使!』。這時媽媽終於恍然大悟,因為一直以來,媽媽都說曉玲是最棒的孩子,是世界上唯一的小天使。讓孩子一時無法接受其他小朋友他一樣棒的事。 因此,我們在肯定與鼓勵孩子時,一定要具體化,讓孩子清楚是哪一個行為得到父母的肯定,當孩子受到肯定時,為保有這份美好的感覺,會更想從事良好的行為,這是培養良好習慣的第一歩。 家庭是孩子第一個學習成長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從孩子的行為表現中,可以看到父母的影子。因此,讓我們從心做起,成為孩子心目中優質的好父母。 前幾天,我看到一篇很美的典故:『母親是孩子的天使』,我將這篇典故送給各位親愛的父母親們,願我們共同珍惜。 很久以前,有一個小孩即將誕生, 有一天小孩問上帝:他們跟我說,明天你要把我送到人間去喔!但是我還那麼小,又那麼無靠。 上帝說:我幫你挑一位天使來守護著你。 可是……,小孩猶豫著說:『在天上這哩,我只會唱歌和微笑耶,而我也因為這樣而感到快樂! 上帝說:你的天使會每天唱歌給你聽,你會感受到他的愛,而且會很歡喜。 那還有,小孩繼續問:我又不懂他們的語言,我要如何知道他們想告訴我的呢? 上帝說:簡單,你的天使將會用你所曾聽過最甜美、最溫柔的話語,耐心、有愛的教你說話。 小孩又繼續說:可是我聽說那裡有很多壞人耶!誰會保護我? 上帝將小孩擁在懷裡。說:你的天使會用生命來保護你、捍衛你的。 就在這個時候,來自另一端的聲音已悄悄地劃破天上的這一份寧靜。 這時,小孩在匆忙中輕輕地問:如果現在是時候,我該走了,請你告訴我我天使的名字。 上帝回答他:他的名字是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會叫他媽媽。 各位親愛的父母親:我們既然是上天派來守護孩子的天使,就讓我們一起成為孩子們最美麗的天使,給他無條件的愛、陪伴他快樂成長,,成為孩子寶石的鑑賞家。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每天看孩子一個優點,並將它紀錄下來, 我相信各位父母親們也都已經做好了準備,往後的日子,讓我們共同勉勵,做孩子最卓越的寶石鑑賞家。

成為優質父母的第四堂課─父母是孩子最大的挑撥離間者

成為優質父母的第四堂課─父母是孩子最大的挑撥離間者 文◎黃秋蓉 (本文節錄自SecDA幸福關係平台)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手足之間的爭吵常常是父母親很頭痛的事。 有個媽媽說,他兩個兒子一見面就吵架,誰也不讓誰,媽媽明知道小的常惡人先告狀,可是想到老大比弟弟大三歲,還不懂得愛護弟弟,心理就有氣,通常處理的方式不是兩個一起罰,就是對大的曉以大義,要他讓弟弟,以致造成哥哥覺得母親偏心,又把怒氣發洩在弟弟身上.........。 有一次我在一所國中與家長分享如何與青少年相處的專題時,有個母親問我要如何才能讓他國二的女兒跟他七歲的弟弟玩,於是我就請媽媽敘述這對姊弟平常相處的情形。 媽媽說:女兒在上小學的時候,還會常常陪弟弟玩,可是上國中以後就很少了,每天下課後房門一關,弟弟找他玩他都不理,最常說的一句話是:走開啦,你很煩吶!弟弟吃了閉門羹,自然就哭著找媽媽告狀,媽媽拗不過兒子的乞求,於是要姊姊每天陪他玩半個小時,這造成女兒很大的不滿,有一天他女兒在房裡,大聲的對媽媽說,你只會叫我跟他玩,要我讓他,他每次進來都會把我的房間弄得亂七八糟,還會在我本子上亂畫,有一天竟然把我的洋娃娃的頭髮剪掉。我忍耐了那麼久,你還要我怎樣,說完,砰的一聲,把們關上。 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姊姊為什麼會那麼生氣?她是一開始就那麼討厭弟弟嗎?其實,很多大的孩子在母親懷孕時,是非常期待另一個小生命的到來,可以成為他的玩伴,可是後來為什麼又演變成手足之間那麼多的爭吵呢? 其實,父母只要有正確的認知,在手足爭吵時,能心平氣和的對待,不過度介入。先聽孩子們怎麼說,然後將問題丟還給他們,並且相信他們會處理的很好,孩子們自然會找到適合自己的處理模式,找到彼此認同的方法。 千萬不要想當和事老而居中協調,或是要大的讓小的,當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權益受損時,容易產生忌妒的心態,認為媽媽偏心、不公平,而無形中挑撥了手足之情,所以說:父母才是最大的挑撥離間者。 然而,要如何減少兄弟姊妹之間的衝突與對立呢?最好的方法就是,當他們爭吵時,只要是確認他們不會彼此傷害,就不要介入,等到他們合好且玩在一起時,就給予肯定,說;媽媽看到你們姊弟倆相親相愛,真的很高興,有你們真好;或私下跟哥哥或姊姊說,看到你這麼愛護弟妹,媽媽真的很高興,有你真好。孩子的行為一但得到肯定,就會想繼續擁有這份成就,爭吵的情形自然就會越來越少。試試看,真的很有用喔!當然,前提是父母親一定要很有耐心,因為已養成的習慣,是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調整過來的。 通常孩子有偏差行為出現的時候,我們習慣會以我們所看到的表象來評斷是非對錯,或指責孩子:你為什麼要這麼作?其實這樣的問話方式容易讓對方害怕,而引發防禦的心態,尤其是孩子,他為了要逃避責罰,於是開始編理由找藉口,想辦法把錯誤歸給別人,造成我們認為的『說謊』,其實一開始他不是要說謊,只是不想被罵而已。而且『為什麼』會讓孩子主導話題的方向,父母會變成不斷順著孩子的解釋去表示認可或不讚同。當他們回答我們的『為什麼』時,他的『理由』會一次比一次的更合理化,而且也會愈來愈不懂得檢討自己,使得對話變成和父母一句來、一句去的狀況,完全喪失親子溝通、談話的效果。 假如我們能改變個方式去引導孩子,當孩子有偏差行為產生時,能以平和的語氣問他:發生什麼事了?或你做了什麼?這樣的問句,讓父母可以把話題的方向掌控的很好,讓孩子要直接回答他自己錯誤的行徑,例如:我打了弟弟、我拿了桌上的零錢、我把姊姊的本子弄髒了.....,讓孩子能夠針對問題去陳述事件的始末,而不是~~因為.....所以我才...,都是.....不好...等等..,一直在為自己找理由或藉口去逃避。更重要的是,孩子能藉由問題的陳述也能將內在的情緒抒發出來。等他情緒稍緩後,再問他,對這件事情的感覺怎麼樣,是好還是不好?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作檢討,培養內省的能力,因為惟有自己想過,才能為自己負責。當孩子了解自己的行為是如何造成他人的不便時,我們再問孩子:下次發生類似的情形我們可以怎麼做?藉機引導他如何更成熟的解決問題。 而當下次發生類似狀況時,若孩子能以較成熟的態度解決問題時,就要給予肯定與鼓勵,因為一旦好的行為受到肯定,個案就會感受到更大的滿足,而會想繼續擁有這份美好的感覺,形成一個善的循環。 孩子的思考模式是慢慢養成的,如果父母親能夠用正確的引導方式,不但可以達到很好的溝通效果,也可以培養孩子自己察覺、自我檢討及不推卸責任的能力與勇氣。 各位親愛的爸爸媽媽們,讓我們成為孩子的『和平使者』,不要再當『挑撥離間者』了。

成為優質父母的第三堂課─主要照顧者態度一致性

成為優質父母的第三堂課─主要照顧者態度一致性 文◎黃秋蓉 (本文節錄自SecDA幸福關係平台) 幾天前有個媽媽憂心忡忡的跟我說他就讀三年級的女兒,吃飯慢吞吞﹝要是沒催他,他可以吃二、三個小時﹞,做事慢吞吞,早晨起床至少拖個十分鐘、刷牙洗臉十五分鐘,連上個洗手間都要二十分鐘,媽媽每天早上催他上學催得胃都痛了,好不容易送出門了,放學回來叫他寫功課,如果沒有在旁邊眼睛盯著他一個字一個字的寫,一個小時可以寫完的功課,他可以拖三個小時。對他恐嚇、威脅、利誘,任何方法都試過了,通常第一次有用,第二次就沒用了。這個孩子很會察言觀色,處罰他的時候,只要有爸爸或奶奶在場,他知道有靠山,根本就不怕。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教育他才對。 聽這位媽媽講得那麼激動,雖然我知道他是愛孩子的,但他的做法已經造成孩子的依賴感,養成被動的習慣。加上家庭中主要照顧者的態度不一致。造成孩子的行為無一標準可遵循,容易鑽漏洞。在這樣的情況下,要讓孩子改善偏差行為,一定要靠團隊的力量,也就是情境中的主要照顧者教養觀念的一致性。 回想我剛懷老大的時候,婆婆就常跟我說,孩子出生以後,我們三個的教養態度一定要一致性,不可以一個扮白臉,一個扮黑臉。若是我們之間的教養觀念衝突時,絕對不可以在孩子面前爭執,我們私下商量之後再做調整,否則孩子的價值觀會混淆,不知道誰才是對的,最後學得了一套察言觀色的本領,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若孩子長期在這樣的情境中長大,會因為行為準則的不一致性,而產生自我矛盾的現象,容易焦慮、恐懼、低自尊,導致安全感不夠,自信心不足。 我們在百貨公司或是玩具店,常會看到孩子因為要買玩具而賴著不走,或是坐在地上大哭大鬧的情形,這個時候就考驗著父母的智慧囉!您會怎麼做呢?柔性勸導?轉移注意力?威脅他?還是先威脅後妥協,最後拗不過只好買給他? 不管你用什麼方式,都會造成或多或少的後遺症。那要怎麼做,才能避免這些衝突與不愉快呢? 有一次我們帶孩子去玩具反斗城,那裡是孩子們的購物天堂,各式各樣的玩具應有盡有,孩子們看了自然就會想把他帶回家囉!其實,不要說是孩子,想想我們自己,在逛街的時候,要是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都會想辦法把他帶回家的不是嗎?因此第一次去的時候,我讓他們兄弟倆各選了一樣自己喜歡的玩具。 他們有這個愉快的經驗,自然下次聽到可以去玩具反斗城的機會時,就把買玩具聯想在一起,但為了不讓他們失望,又能保住我的荷包,於是跟孩子們說,今天爸媽要去家樂福買菜,你們兩兄弟可以去旁邊的玩具反斗城看玩具,可是今天不買玩具,我強調的是『不買玩具』,如果你們覺得自己可以做得到,我們就一塊兒去,如果沒有把握就留在家裡跟奶奶在一起。兩兄弟聽完一口答應。 到了目的地,我和孩子約定一個小時後碰面的地點,於是我們各取所需,我們買菜,他們看玩具。一個鐘頭後,兄弟倆準時出現在約定的地點,當他們看到我們的時候,就真的那麼乖的跟我們回家嗎?當然不是,他們興奮的拉著我們去看他們發現的新玩具,哥哥呢口沫橫飛的說明玩具的功能,及如何如何的好玩,弟弟因當時的語言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好,則在旁邊附和著說對呀對呀!對呀對呀!他們之間的『合作無間』,你可以感受到兄弟兩對這玩具的鍾情。 但當說明完後,兄弟倆同時看著他們的爸爸說:『媽媽說不可以買』,先生一直以來是那個絕對的白臉,看到孩子那雙乖巧的眼神,心理早就屬意要買給他們了,但礙於我們共同的默契,『教養態度的一致性』,何況來之前我們就已經說過今天不買玩具的,於是他用手碰了我一下,暗示我買那個玩具給孩子,當我收到他的暗示時,我就蹲下來,也跟孩子一樣看著先生說:『爸爸,你看我們的孩子多麼講信用,說不買就不買』。說完,只見兄弟倆艇起胸膛,手拉著手往出口的方向走,邊走還邊討論,如何將他們的舊玩具拼湊出同樣的功能。 從這次的經驗中,我更篤定,只要事前策略做得好,孩子是可以很講道理的,當然,最重要的是父母親的堅持,千萬不可出爾反爾,自己破壞自己的規定。

成為優質父母的第二堂課─以身作則

成為優質父母的第二堂課─以身作則 文◎黃秋蓉 (本文節錄自SecDA幸福關係平台) 俗話說:『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我曾經有一個很有趣的諮詢案例:『用腳開電視的孩子』。這個孩子的媽媽到諮詢中心時,向我抱怨說他的兩個孩子很沒有規矩,回到家裡書包亂放,玩具亂丟,還用腳開電視。有一次,弟弟為了開電視,腳舉太高而整個人跌坐在地上,痛的哀哀叫,媽媽於是想這下可好了,有了這次的教訓,他以後應該不敢再這麼做了…。 沒想到,他這個行為不但沒改,還越練越厲害,姊弟兩人還常常在那裡比賽誰的速度比較快。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行為表現,主要是從他日常生活當中所聽到的、看到的學習而來的。因此,我就問這位媽媽,他和爸爸在家裡有沒有曾經用腳開電視?這時,媽媽停頓了一下說,有幾次因為較晚回家,而自己想看的節目要開演了,當時兩隻手都抱著一大堆的東西,情急之下就只好用腳開電視。說到這裡,媽媽嘆了一口氣說:我發現現在的孩子學壞的動作很快,要是讀書能夠這樣就好囉!不過現在我知道該怎麼做了。後來,由於母親的行為改變,孩子的負向行為也因此獲得了改善。 又有個父親向我抱怨說他青春期的兒子,對他說話很沒有禮貌,動不動就臉紅脖子粗,一副欠揍的模樣,太太在旁邊聽了忍不住的說,你對你爸媽說話不也是用這種態度跟語氣嗎?每次提醒你都不高興,現在看到了吧!兒子就是你的一面鏡子,我看你呀!要改變兒子到不如先改變自己。 看到他們夫妻的爭執,我突然覺得,中國的造詞真的很有學問:所謂孝順,把孝和順這兩個字擺在一起,就是說明要孝就是要順。所以呀!要孩子對我們有禮貌,首先要從自己對長輩有禮貌做起喔。 有許多的父母在懷孕的初期都會去買一些育兒聖經,我記得去年曾經導過一個讀書會,導讀的就是『優秀是教出來的』那本暢銷書,當時我詢問父母親他們對這本書的期待。當時在座的父母親們都希望能透過對這本書的瞭解,運用書中的55條規則來教育孩子,能夠讓孩子變得優秀。 事實上,這並不是一本育兒的魔法書,整個內容的主軸還是回歸到父母親有沒有以身作則,舉幾個例子好了:書中的第一條規則:與大人應對要有禮貌有分寸→我就想到我的好搭檔,另一位諮詢師,他本身呢是一個非常熱情而且會主動與他人互動的人,相對的,他國二的兒子也非常有禮貌,見人就會親切的打招呼,在他身上表現出來的特質,跟他媽媽好像,是個討人喜歡的陽光少年。 所以,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禮貌有分寸,就從家庭中對自己的長輩、夫妻相處開始,還有出門時看到隔壁鄰居若是都能親切的打招呼,相信不用特別叮嚀孩子,他也能做得很好。 再說書中的第二條規則:與人互動要看著對方的眼睛,我的另一位朋友啊,他確實也是這樣教導他的孩子,因為他本身是一個企業講師,很忙,有一天他正坐在電腦前寫教案,他的孩子有話和他說,於是他邊看著電腦,邊跟孩子說:我有在聽,你慢慢說。於是這個孩子對著媽媽輕輕的說:媽媽!你沒有禮貌,你叫我說話時要看著你的眼睛,可是你並沒有看我,你不乖!這時媽媽才緊覺到以身作則的重要性。 我們常聽到父母親感慨的說,孩子長大就和我們越來越疏遠了,讓我們靜下心來仔細想想,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當他需要協助的時候,我們有沒有真的了解他的需求,傾聽他的心? 所以說教導孩子,凡事從自己做起。道理不是拿來說的,是用來做的。『優秀是教出來的』這本書中的五十五條規則最重要的是讓我們為人父母者內省的最佳工具,只有親身去實踐,才能發揮教養的功效。 中國有一句諺語是這麼說的『孩子就像一張白紙,每一位走過他身邊的人,都會在其上留下痕跡』。從前面兩個我身邊的例子來看,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孩子這張白紙是由誰來為他畫上第一筆色彩,而這第一筆色彩又將會如何影響孩子將來這幅畫的呈現。所以誰是影響孩子最重要關鍵?自然就是為人父母的我們囉。 曾經有個朋友回憶起他當年的往事,因為他晚年得子,自然對這個兒子寵愛有加,而他也慶幸他和兒子的親子關係非常好,但是有一天,他無意間聽到兒子跟爸爸說:我才不會向你這麼笨,娶一個母老虎』各位,你們曉得嗎,對一個盡心盡力呵護孩子的母親來說,聽到這段話心裡有多失望啊!當下,他陷入思考,難道在孩子的心目中,我只是一個母老虎而已嗎?於是,他開始檢討他對先生及婆婆的態度,才覺查到原來自己在這個家庭中一直扮演著一個指揮者的角色,要不是孩子一句無心的話提醒了他,他真的不知道自己的盲點,造成他人這麼大的不舒服,同時也給人這些負面的印象。 從這個案例當中,這就驗證了:『孩子是引導父母親認識真理的過程』那句話。因著孩子的到來讓我們的生命更豐富,因著很多事情的發生,讓我們懂得探索自己、檢討自己,使自己變得更成熟,更懂得付出愛,也更能接受、享受那份愛,所以說孩子是我們成長的靈感。 讓我們以一顆感恩的心,謝謝孩子滋潤了我們的心靈,帶領我們認識真理。也期許我們在這個過程中磨練自己,做孩子的榜樣,成為孩子生命中的導航燈塔。共勉之!

成為優質父母的第一堂課─情緒管理

成為優質父母的第一堂課─情緒管理 文◎黃秋蓉 (本文節錄自SecDA幸福關係平台) 『現代父母難為』,這是很多父母親共同的心聲。一天,有個媽媽跟我說:『黃老師,我是不是有毛病啊!上班的時候,很想孩子;可是回到家裡,只要孩子稍微不聽話,就會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而破口大罵,事後想想,又覺得孩子很無辜。尤其是每次當孩子哭完,跑來抱我的時候,心裡就覺得很愧疚。我也常告訴自己不可以隨便發脾氣,但還是無法控制,怎麼辦…..。』 我曾看到一個非常經典的對話,有一天,一個孩子對媽媽說:『媽媽!妳今天好漂亮。』媽媽說:為什麼?因為媽媽今天都沒有生氣。原來擁有漂亮很簡單,只要不生氣就可以了。從這個對話當中,我們聽到孩子在告訴我們什麼呢?原來將情緒管理好,就是成為優質父母的第一個歩驟。那麼要如何管理情緒呢?而當情緒沒有管理好的時候,對家庭又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由於現今社會及經濟結構面的改變,大部份都是雙新家庭,父母親白天在職場上忙碌的工作,晚上回去可能大多還要煮飯、燒菜、照顧孩子,從早到晚都處於上班的狀態,而且晚上的班比白天的班還要累,最後好不容易將孩子擺平,自己也累倒了,第二天早上大人趕著上班,孩子趕著送保母家或學校,在雞飛狗跳中又開始忙碌的一天………。好不容易等到放假日,又要忙著打掃家裡、買菜、帶孩子上補習班、才藝課…..等等;好像永遠有忙不完的事,完全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 當一個人這樣長期處於緊張忙碌的狀態時,容易造成慢性疲勞症候群,而引發身體上的不適,進而影響到情緒的穩定性。因此只要稍不如意,就會顯得不耐煩。有時候我們對孩子發脾氣,並不是因為孩子犯了多大的錯誤,他的行為往往只是一個引暴點,不是真正讓我們生氣的主要原因。那什麼又是讓我們生氣的主要原因呢? 在我從事諮詢輔導的過程中,有個案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有個母親為了他雙胞胎兒子,將一份很好的工作辭掉,全心全意的照顧他們,隨著孩子們漸漸長大、上幼稚園、小學、到現在已是國中二年級的孩子了。一直以來,因為這兩個孩子很好動,下了課總喜歡和同學一起打球,小學功課還維持在中上,母親倒也沒有特別限制他們打球的時間。 上國中以後,課業壓力越來越大,母親總希望孩子下課以後能夠趕快回家,吃完飯複習功課,將來能順利考上理想的高中,為大學鋪路。我相信很多家長也會和這位媽媽一樣有著相同的期許,難道家長這樣想孩子就一定會這樣做嗎?答案通常是否定的。 這兩個孩子明知道媽媽的想法,但還是照打不誤。每天下課回家把書包一扔,轉身就跑去打球了。等他們回來吃飯的時候,媽媽逮到機會就開始說教,剛開始用柔性勸說,接著呢恐嚇利誘,最後一召就是苦肉計,母親於是在他門面前細數他這十幾年來的委屈跟犧牲。通常是這兩個孩子邊吃飯,母親就在旁邊碎碎唸:﹝早知道你們這麼不聽話,我當初就不應該放棄一份這麼好的工作、我為了你們犧牲我自己的夢想、為了你們,朋友都很少聯絡了,連娘家都很少回…….﹞孩子對於媽媽這樣的抱怨,早就習以為常,也通常是左耳進右耳出,根本不當一回事,吃完飯兄弟倆進房間就將門反鎖,留下焦慮的母親一個人靜靜的等待著父親下班回來。 所以呢,只要爸爸一進門,媽媽就開始抱怨孩子的不是,媽媽哪裡知道自己的先生也是為了逃避媽媽的囉唆,而越來越晚下班了。想想這個家庭有個焦慮的母親、逃避的父親、加上兩個不聽話的孩子,氣氛一直是相當沉悶的。 母親在跟我對談的過程中,情緒是很沮喪的。他覺得自己那麼用心,為了這個家庭無私的犧牲奉獻,為什麼孩子都不能體會,也沒有感受到先生的支持。於是我反問這位媽媽,可曾和孩子一起訂定過讀書與運動計畫?媽媽說有,可是都只有三分鐘熱度。各位親愛的父母親們,你們是不是也有同樣的經驗→計畫歸計畫,做是另一回事。 但如果這個計畫是由孩子們自己訂定的,執行的可能性就會高出許多。於是呀我就跟媽媽說:你今天改變個方式,就是當孩子們今天回來把書包丟進門的時候,你不要阻止,反而要鼓勵孩子說『你們兩個好好玩喔!』。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因為通常一個人玩的有品質,讀書才會有品質﹞ 後來媽媽告訴我,他為了要說這句話,練習了一個下午,因為這和他平常的表達是很不一樣的,所以當天下午當孩子開門把書包放進門時,媽媽就對著這對雙胞胎說『好好玩喔!』。沒想到,話說完不到半個鐘頭,兩個雙胞胎兄弟和爸爸都一起回來了。原來是媽媽這個不尋常的舉動,嚇到了孩子,以為他們把媽媽氣瘋了,連忙打電話給爸爸,叫爸爸趕快回來。 媽媽看到這個場景, 終於忍不住的哭了出來。於是那個晚上他們就在飯桌上做了深層的溝通。媽媽也才了解到原來自己常常在飯桌上抱怨也是促成爸爸常加班的原因之一。而在溝通的過程中,這對雙胞胎兄弟跟爸爸也才了解到媽媽長期以來的擔心跟委屈。 就在這樣和諧的氣氛下,這家人達成了協議與共識。就是孩子下課後可以安心的打一個小時的籃球,先生呢!也盡可能的準時下班回家吃晚飯,協助媽媽共同教育孩子,後來孩子也因為被理解而功課進步許多,家庭關係也因此獲得改善。 因此,在這兒我要提醒各位父母親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先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當然,要將情緒管理好就要先懂得愛自己。想想看,如果我們常常覺得為家人犧牲,而沒有得到適度的回饋時,就容易因犧牲而引發抱怨,其實我們來個將心比心,如果我們在吃飯的時候,有人在旁邊發牢騷、碎碎唸、抱怨東抱怨西的,那時候就算是山珍海味也會難以下嚥,當每一盤菜的菜名都變成『囉唆』的時候,要你吃飯配囉唆,你吃得下去嗎? 事實上,犧牲不是個好詞,也不是一個健康的心態,犧牲的背後往往是代表著一股傲慢→因為我認為我可以做得比你好,我才能為你犧牲。根據心理學家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人的生命是一種追求自尊的過程』,所以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常會渴望被他人認同及需要,因此就會想辦法多付出,希望得到回饋的滿足,無意間去到了犧牲的位子。 時間久了,內心的不平就會慢慢累積成一種負面能量,導致情緒一來的時候,容易口無遮攔,而遷怒到身邊的人事物→為了一點小事夫妻就開始爭吵,結果呢!就容易演變成一種場景:爸爸罵媽媽,媽媽打小孩,小孩打小狗,小狗追小貓,小貓在情急之下跑到床上撒泡尿。這樣的家庭,每天都處於戰爭狀態,孩子在這樣的情境中成長,容易產生適應度欠佳的狀況,而沒有安全感、自我價值低落。 家庭是影響孩子成長最重要的場所,我們希望孩子將來具有競爭力,父母必須隨時保持一顆愉快的心,因為快樂自信的父母,才能教養出快樂又自信的孩子。

培養孩子懂得與人分享

培養孩子懂得與人分享 一、 鼓勵孩子參與團體活動 孩子在幼年期的發展是從「自我」轉向「群己」,若父母能給予家中的孩子與其他幼兒共同活動、相處的機會,自然而然營造出同儕互動的環境,孩子在轉向「群己」的發展上則較能適應。如:主動邀請孩子的朋友到家中,或者是到公園和其他小朋友共同遊戲,透過和朋友的分享、交流,孩子能開始慢慢建立分享的能力。 二、 父母的身教 孩子學習的第一個對象就是父母,若孩子時常感受到父母樂於與他人分享,對待他人都能抱持著同理心,在耳濡目染下,孩子也會擁有較佳的分享能力。 三、 多和孩子分享 父母可以主動和孩子說說分享的美好,讓孩子感受到與他人分享的快樂!同時,可鼓勵孩子嘗試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寶貝,親身去體驗那股快樂感! 四、 繪本共讀 與孩子一起閱讀繪本,是比起說教更直接與孩子對談的方式。為孩子挑選合適相關主題的繪本與孩子共同閱讀、討論,在討論中,父母可以發現孩子的想法,並給予適時的引導。 五、 事先約法三章 在和其他孩子相處或遊戲前,老師或家長先強調共享共用的觀念,並給予事前規範,例如:要求孩子先詢問已經在玩玩具的其他孩子,可不可以一起完或借來玩,如果想玩同一種玩具時,就採輪流玩的方式,每個人玩十分鐘。

做個稱職父母

做個稱職父母 每一個父母,當孩子一生下來,就對自己的孩子有很高的期許。然而,通常父母會希望有個乖巧懂事、又聰明的孩子,卻疏於反問自己如何做個好的「父親」或「母親」。 現今的社會,習慣地把教養子女的責任,經常加諸女性的身上,等孩子出了問題,卻彼此責難,那就來不及了。因此父母親應對自己的角色有以下的認知: 一、在教養子女的過程中,父親與母親同樣重要。 二、即使父母工作再忙碌,也應撥出時間陪孩子,教導孩子。 三、父母應關懷了解孩子身心的成長,並在管教上建立一致的態度,共同找出適合孩子的管教方式。 四、重視父母本身的「身教」。父母怎麼做,孩子怎麼學。

2014年6月23日 星期一

新北市三重國小102學年度家庭教育實施計畫

新北市三重國小102學年度家庭教育實施計畫 一、依據: 1.家庭教育法。 2.本縣家庭教育中心97年度推行家庭教育工作計畫。 3.台北縣政府97.9.9北教社字第0970672093號函辦理。 4.本校校務發展計畫。 二、目標: 1.實施家庭教育課程及活動等,尤其以執行4小時家庭教育課程為重點,以落實推動各項家庭教育。 2.增進教師推動各項家庭教育的創意與熱忱。 三、指導單位: 新北市政府家庭教育中心 四、實施時間:中華民國102年9月 ~ 103年6月 五、實施對象:全校師生 六、推動工作項目: 1、擬定本校家庭教育工作計畫及實施要項。 2、推動本校家庭教育宣導活動,並結合各領域之課程。 3、增進本校教師之家庭教育知能,藉以協助推動家庭教育。 4、推動本校親職教育暨子職教育。 5、協助本校師生有關本校家庭教育之諮詢服務。 6、各項活動成果檢討、評鑑及改進。 七、組織分工與業務配置: 編號 職稱 姓名 主 要 業 務 1 召集人 邱豐程校長 召集會議,督導本校家庭教育之實施。 2 副召集人 林文保主任 擬定年度工作計畫,推動宣導措施。 3 執行秘書 覃事成組長 執行年度工作計畫,推動宣導措施。 4 師資培養組 季信豪主任 規劃師資培訓及擬編補充教材及參考資料。 5 課程教材組 郭維靖主任 參與學校各項宣導活動。 6 課程教材組 陳玉燕會長 參與學校各項宣導活動。 7 活動推廣組 楊麗珍老師 協助相關課程融入教學及學習活動。 8 活動推廣組 黃麗梅老師 協助相關課程融入教學及學習活動。 9 活動推廣組 王東仁老師 配合學校措施並推廣於社區之中。 10 活動推廣組 楊朝霖老師 配合學校措施並推廣於社區之中。 11 活動推廣組 白政強老師 協助家庭教育的推展。 12 活動推廣組 許惠雅老師 協助家庭教育的推展。 八、宣導活動內容:如附件一 九、請各處室及各班活動結束後,將成果送輔導處彙整。 十、本教育活動實施計畫所需經費,由相關經費支出。 十一、本計畫經校長核可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附件一 102學年度第1學期家庭教育宣導活動 編號 活動名稱 時間 地點 對象 1 新生入學輔導 102.8.30 崇德樓前空地、一年級各班教室、重光樓川堂 一年級新生、家長 2 新生家長座談會 102.8.30 視聽教室 新生家長 3 學習輔導 102.9.9-103.1.13 會議室 低年級學生 4 故事媽媽說故事 102.9.3-103.1.14 各班教室 學生 5 親職教育講座 102.10.25 視聽教室 學生家長 6 家長日親師懇談 102.9.7 各班教室 學生家長 7 大愛媽媽靜思語教學 102.9.11-103.1.2 演藝廳 學生、家長 8 志工座談會 102.9.11 視聽教室 全體志工 9 生命教育活動 102.10.15-10.21 五年級教室 五年級學生 :「我們沒有不同,讓改變從體驗開始」 10 親職教育講座 102.11.22 視聽教室 學生家長 11 課程融入教學 依課程進度 各班教室 全體學生 12 大愛媽媽期末祝福 103.1.16 演藝廳 學生、家長 融入各領域教學: 1.低年級融入生活課程、綜合活動、健康與體育、語文等學習領域。 2.中高年級融入社會、綜合活動、健康與體育、語文、藝術與人文、自然與生活科技等學習領域。 102學年度第2學期家庭教育宣導活動內容 編號 活動名稱 時間 地點 對象 1 故事媽媽說故事 103.2.11~103.6.24每週二7:50~8:40 各班教室 學生 2 家長日親師懇談 103.2.21 各班教室 學生家長 3 大愛媽媽靜思語教學 103.2.26~103.6.26每週三、四7:50~8:40 演藝廳 學生、家長 4 教學觀摩:愛在新北~青少年愛家教育方案推廣宣導教學 103.3.6、103.3.13、103.3.20 五年一班教室 學生、教師 5 班級輔導課程—同理心 103.3.17-103.4.3 各班教室 五年級學生 6 小團體輔導—情緒管理 103.3.18~103.5.13每週二 知動教室 四年級學生 7 小團體輔導—人際關係 103.3.20~103.5.22每週四 知動教室 三年級學生 8 親職教育講座(講題:父母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 103.3.28 視聽教室 學生家長 9 親職教育講座(講題:新好父母,換你做做看) 103.4.25 視聽教室 學生家長 10 母親節感恩音樂會 103.5.6-7 演藝廳 學生 11 親職教育講座(講題:好習慣比好成績更重要) 103.5.30 視聽教室 學生家長 12 親職教育講座(講題:你一定做得到~如何啟發孩子學習潛能)103.6.6 視聽教室 學生家長 13 大愛媽媽期末圓緣祝福 103.6.26 演藝廳 學生、家長 融入各領域教學: 1.低年級融入生活課程、綜合活動、健康與體育、語文等學習領域。 2.中高年級融入社會、綜合活動、健康與體育、語文、藝術與人文、自然與生活科技等學習領域。